联系我们

    江门:科研成果进车间 创新窗口拓更宽

    发表时间: 2024-01-27 作者: 市政护栏

产品说明

  江门市大健康国际创新研究院引进中国科学院院士岳建民,在保健食品、小分子靶向药物、功能化妆品等领域开展研发活动;鹤山市鸿图铁艺实业有限公司引进中国工程院院士殷国茂,开发具有清新城市空气和降解PM2.5功能的生态型铁艺产品等;江门市牵牛生化制药公司引进中国工程院院士欧阳平凯,开展生物转化法合成γ-氨基丁酸等技术项目研发……

  依托江门籍院士人数众多的优势,近年来,江门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打好“院士牌”,发挥人才作为第一资源的引领和支撑作用,积极搭建与院士常态化交流对接的平台和机制,推动高品质人才创新资源在全市聚集,奋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学技术创新高地。

  江门市科技局最新多个方面数据显示,目前江门已有11个院士科创平台,这中间还包括2个省级院士科创平台。自落户侨乡以来,上述平台与企业优势互补、紧密合作,开展产学研协同攻关,解决了一个又一个产业技术难题,推动转化了一批科研技术成果。

  “下一步,江门将重点围绕全市产业创新发展需求,拓展深化与院士团队及其科研单位的对接合作,依托院士科创平台实施一批重大科学技术成果转化项目,打造高水平的院士科创载体。”江门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走进江门市药食同源资源开发与利用院士科创平台,一个个现代化的实验室分布在大楼走廊的两侧。在过去的几年里,院士团队的科研工作人员在这里对15种岭南药食同源植物进行深度研究与开发,希望从中发现新的化合物(结构),将来开发出更多防治疾病的健康产品或药品,助力江门大健康产业发展。

  纵观江门11个院士工作科创平台,其设立的背景均与当地特色产业紧密相关。依托院士科创平台强大的创新能力,这些产业面临的共性发展“痛点”得以顺利解决,成为当地经济稳步的增长的新动能。

  “我们引进中国科学院岳建民院士后,设立了院士科创平台,并获批成为江门市创新科研团队引进资助项目,得到600万元的科研经费补助。”江门市大健康国际创新研究院院长助理吴日辉说,该平台成立后,主要研发保健食品、小分子靶向药物、功能化妆品等健康产品等,其中恩平簕菜、新会陈皮、牛大力、桂枝、素馨针等本地特色农产品成为重点开发对象。

  院士科创平台为企业创新插上腾飞之翼,这样的案例还有不少。作为江门鹤山一家专门生产铁艺护栏的企业,广东鸿图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鸿图新材料公司”)是香港迪士尼、上海迪士尼、珠海长隆等知名项目的供应商。在过去二十多年里,该公司注意到传统铁艺护栏产品容易生锈、安全性能差的行业痛点,决心研发一款50年不生锈的护栏。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们取得了初步成果。但是成本实在太高了,不适合推向市场。”该公司董事长招景棉坦言。

  转机出现在2018年。中国工程院院士殷国茂领衔的鸿图新材料院士科创平台成立之后,立即对上述研发难题进行技术攻坚,并迅速拿出了解决方案。“困扰我们多年的技术难题,院士团队仅仅一年多就让我们解决了,生产所带来的成本比原来节约了三分之二,让我们更有信心向市场推广新产品。”招景棉感慨。

  而作为江门首家国家级重点农业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广东汇海农牧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汇海公司”)也尝到了院士科创平台的甜头。该公司研发总监于旭华介绍,该公司通过引进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发团队,设立了院士科创平台,并结合企业实际的需求明确了多个研发方向,解决了不少关键技术难题。“其中,院士团队推荐的一个新配方,预计每吨饲料可帮企业节省至少10元成本,每年可为企业节省成本超过1000万元。”

  每年投入研发经费约1400万元,占盈利的比例超过20%;与国内多家高校合作,大力开展产学研合作;重视引进创新人才,组建一支近200人的开发团队……如今,在院士科创平台的推动下,汇海农牧已成为一家年饲料生产能力超过200万吨、年产值超过20亿元的大型农牧企业。

  在走访过程中,不少江门企业负责人对院士科创平台的作用均颇为认可。一个较为普遍的观点是,院士科创平台除了能够解决企业未来的发展中遇到的实际难题外,更重要的是可以站在行业的高度上,为公司制作、经营提供更多前瞻性的战略指导,帮企业寻找未来发展的“新赛道”。

  “院士团队就好比天上的星星,站得高、望得远;企业就好比扎根地下的树木,能快速感知旁边的环境的变化。双方一起顶天立地,才能形成共赢。”在江门绿润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明生看来,院士团队集聚了大量相关领域的优秀人才,代表着该行业的国内顶尖水平,对产业的未来走向有着深刻的理解。

  2017年,广东省绿润有机固体废弃物处置院士科创平台正式成立。“自从与李应红院士及其团队进行合作后,我们在研发方向上更加聚焦、更加超前,部分举措甚至还走在相关政府部门出台的政策文件前,可谓抢占行业先机。”王明生感慨。

  持有类似看法的还有招景棉。他和记者说:“在院士科创平台成立之前,我们只可以看到眼前的‘一亩三分地’。但在院士团队的引导下,我们意识到企业应立足科学技术创新的大格局,从更长远的角度思考自身发展。”

  正是在这样的理念下,鸿图新材料院士科创平台于2018年成立后,成为该公司谋划重大发展问题的“智库”。“我们与院士团队经过多轮探讨,双方都同意,今后将发挥院士专家的群体智慧,对一些关乎行业发展趋势的重大课题进行战略谋划。在此基础上,双方再充分整合各类资源,力争在一些具有前瞻性的项目上取得突破。”招景棉说。

  “院士科创平台成立后,院士团队多次为咱们进行战略指导。”吴日辉介绍,在院士团队的指导下,江门市大健康国际创新研究院成功搭建并完善了药食同源资源药效物质基础和活性评价的研究开发平台,为承担重大科研项目、开展创新性研究工作、产出高水平成果、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而在于旭华看来,院士团队的优点是对产业未来发展趋势的把握,企业则更擅长洞察市场需求及变化。“若企业能将两者相结合,制定下阶段的重点发展任务,往往能够更好的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他举例说,针对当前养殖业普遍面临的一些“痛点”,接下来该公司有望与李德发院士团队探索大数据养殖模式。“多年来,院士小组成员深入研究动物饲料,积累了大量的基础数据。我们大家都希望可以充分利用这些研发成果,通过大数据平台,利用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让养殖户通过手机APP上的养殖日志记录及分析系统,更精准地投放饲料。”

  近年来,江门传统产业与新兴起的产业齐头并进,产业创新需求逐步扩大。如何破解创新资源供应不足的难题,成为不少企业普遍面临的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院士科创平台为“江门制造”提供了颇有明确的目的性的解决方案。

  近年来,汇海农牧公司先后和国内多家著名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进行合作,如中国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广东省农科院等。于旭华说,在企业创新资源相对有限的情况下,选择与高校合作是一种高效的模式,汇海公司通过这一个途径解决了不少技术难题。“不过,这种模式往往只能解决企业的某个技术难点的问题。在对饲料的营养价值做全面评定、猪营养需求研究等方面,我们应该更高层次的技术支撑。”

  在这样的背景下,依托院士科创平台的吸引力,汇海农牧公司集聚了更多创新力量。目前,李德发院士科创平台已经建立了一支由多名博士、十几名硕士、上百名本科生组成的开发团队,并建立了检测中心和试验场,每年可开展数十项研究项目。于旭华介绍,“李德发院士团队的核心成员长期在北京开展基础研究,并定期对我们公司的研发人员进行技术培养和训练,必要时也会过来江门参与基层一线的研发活动。”

  “依托药食同源资源开发与利用院士科创平台,我们吸引了一批高品质人才和企业进驻。”江门市大健康国际创新研究院商务经理区燕虹介绍,目前该平台已形成了一支梯队结构符合常理、科研实力较强的人才团队,增强了服务产业创新发展的能力,为以后申请承担重点项目、开展创新性研究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院士科创平台对我们的科研工作帮助很大,尤其在人才引进和人才教育培训方面。”区燕虹说,自院士科创平台设立以来,院士进站8次,院士及院士团队进站上班时间超过24天,院士开展的战略咨询和技术指导20次以上,有效推动了相关课题的研究和突破。同时,院士科创平台还成功引进具有博士学位的研究人员3人、博士后2人,联合培养了企业创新人才5人(含研究生、博士后)以上。

  而在王明生看来,院士科创平台是一个很好的起点,为企业完善自身研发体系奠定了基础。“有了院士科创平台,企业的品牌形象也有所提升,对科研人才的吸引力显著地增强。此后,我们与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华南农业大学、五邑大学等高校也开展了产学研合作,还组建了‘工程研发技术中心’‘科技特派员工作站’等科研平台,汇聚了更多国内行业顶尖专家和科研技术人才。”

  除了与公司进行深度合作,院士科创平台还“牵手”江门本土高校,助力侨乡科学技术创新。以五邑大学为例,目前该校正依托涂永强、陈小明、岳建民院士等高层次人才,建成了两个院士研发平台——江门市先进功能材料院士研究平台、江门市医学大动物模型临床前院士研究平台,1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江门市大健康国际创新研究院,以及8个省级工程技术探讨研究中心,进一步丰富江门科学技术创新资源供给。

  2008年,前往国外进行交流的王明生了解到有机固体废弃物热解气化技术,认为其可能是固废处理的最佳技术路线之一。回国后,他参与创建了江门绿润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下称“绿润环保”),并担任总经理,带领小组成员开展技术攻关。

  在王明生看来,近年来环保问题日渐受到重视,有机固体废弃物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处理成为一片市场“蓝海”,有机固体废弃物热解气化技术能有效实现这三个目标。“减量化是指减少固态废料产生的量;无害化是把固态废料当中的污染因子,通过技术和设备做消除;资源化是使固态废料当中有价值的部分得以回收利用,达到环境保护的目的。”

  不过,受限于有关技术储备不足,绿润环保在有机固体废弃物热解气化技术上迟迟未能取得突破。直到2017年,该公司与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应红及其团队合作组建了院士科创平台,相关难题才迎刃而解。

  “我们共同组建了江门市首个环保产业院士科创平台——有机固态废料处置院士科创平台,希望利用该公司平台在高品质人才引领和研发技术方面的优势,逐步加强固体废弃物和垃圾处置技术攻关。”王明生说。

  作为航空动力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应红院士及其团队在航空动力领域拥有大量研究成果。“从表面看,航空动力与有机固体废弃物热解气化技术并无直接联系,不少人都会误以为我们没找对专家。”王明生解释,在李应红院士钻研多年的航空动力领域,不少研发成果均与有机固体废弃物的处置技术紧密关联。“这些高精尖技术若能够‘为我所用’,对有机固态废料的热解气化,能发挥很重要的作用。”

  上述院士科创平台设立后,李应红院士及其团队深度参与了绿润环保的部分项目研发工作,在技术攻关、成果转化、产品研制和人才教育培训等方面发挥了及其重要的作用,有效地提升了企业的自主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例如,双方一同完善、优化热解气化处置工艺,并进行装备的设计、制造及产业化应用,从而有效解决了废物回收处理和资源化的难题。

  目前,该平台研发设计的有机固体废弃物热解气化处置系统装备已达到工业化量产水平,建成了面积达400平方米的研发中心、1000平方米的标准中试厂房,并拥有国际发明专利2项、国内发明专利9项、实用新型专利14项。

  用技术闯关市场,绿润环保很快就尝到了甜头。“2018年,我们迎来了第一个客户。客户用上我们的设备之后,比原来节省了70%的费用。”王明生说,如今绿润环保已分别为大长江集团有限公司、鹤山雅图仕印刷有限公司、中集车辆(江门市)有限公司等有名的公司提供了先进的废物回收处理解决方案。